買賣殼的誤解
這幾年很多人把公司的業務做大,並把公司上市,甚麼行業都有,例如建築、室內裝修設計、補習社或餐廳零售等。只要業績符合聯交所和證監會要求,並通過上市程序、聆訊批准和成功發行股票後,就成功製造一個有價有市的上市地位。坊間常常談及買賣殼,即是買賣這個上市地位。
其實買賣殼在現實當中,並不是如此輕易,也需要通過監管部門若干要求。一般新上市公司,起初的兩至三年,都不可以變更大股東地位和公司主營業務,並不是坊間傳聞中隨便可以變更。
另外,聯交所會不時審視已上市公司是否仍適合上市。若發現業績持續下跌,或出現長期虧損、輕資產現象、資不抵債等現象,都有可能被要求提供未來營運計劃和方針。若情況沒有改善,聯交所有權勒令公司停牌和取消上市地位。
此外,當一名買家收購上市公司30%股權後,就需要啟動全面收購,以現金作價收購大股東和其他股東股票,收購價格根據過往三至六個月股價參考,亦會考慮公司資產和未來收入前景。
全面現金收購是最常見的買賣上市公司和置換股東的交收流程。在收購之後,上市規則規定公司兩年內不可以作任何重大收購或出售資產。轉換上市公司營業範圍,一般需時要三至四年時間籌備,主要是將現時有增長的業務加入上市公司當中。所以別誤信買賣一間上市公司,就如超市購物般輕易,事實上需要很多技術性支援和充份資金,讓聯交所證明有此能力,同時需要一隊可靠的專業團隊去完成任務。
〖頭條日報-創富連城專欄〗
文章連結: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921/20180726/687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