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查詢
業務查詢
感謝你的查詢,我們將會盡快回覆
未能成功提交,謝重新嘗試。
關閉
中國併購市場2025年中期評估與展望

中國併購市場2025年中期評估與展望

本文援引羅兵咸永道香港(PwC)於2025年8月發布的《中國併購2025年中回顧》報告。

該報告顯示,受戰略性國內投資及關鍵本土交易推動,2025年上半年中國併購交易額達1,72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5%。報告預測2025年將維持雙位數增長,主因包括國有企業政策改革、跨國企業重組投資組合,以及私募股權基金為退出布局所做的準備。

國內戰略併購交易額強勁增長,增幅逾四倍達1,080億美元,但私募股權(510億美元)與境外交易活動(110億美元)仍顯低迷,風投協議亦顯著增長。國內戰略併購與風投協議分別增長17%及23%,私募股權交易減少3%,外商併購交易量低迷,而內地對外併購交易則下降6%。

2025年簽署了29宗巨額交易(超過10億美元),其中20宗為國有企業主導的國內戰略交易,高科技、醫療保健及工業領域表現尤為亮眼。儘管戰略性外商併購活動低迷,2025年Deepseek AI的推出仍推動科技產業、首次公開募股(IPO)活動及中國A股大型國有企業的價值鏈整合。各產業的增長驅動力涵蓋自然資源與高科技領域,其中半導體產業表現尤為突出,這反映了政府的政策目標。

2025年上半年,國內戰略併購活動激增,共計二十宗超過十億美元的巨額交易,主要集中於高科技、醫療保健及工業領域。交易總額已躍升逾四倍,年規模逼近千億美元。

金融服務業在單筆重大交易中亦展現強勁表現。儘管與2016至2021年間的峰值相比,交易金額有所下降,但中國長期併購市場在過去兩年半時間裡,每半年交易量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

今年上半年風投協議簽訂量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受惠於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科技產業的投資熱潮。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活動亦呈現增長態勢,多數機構仍以併購交易作為主要退出策略。透過香港聯合交易所(HKSE)上市的退出管道同樣展現積極動能,預期今年將迎來十年來最佳表現。

202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企業的海外併購活動持續低迷,但隨著歐洲市場出現三宗大型交易,投資熱潮開始復甦,使歐洲躍居海外投資首選目的地。得益於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指標、被壓抑需求釋放、私募股權項目增加,以及中國A股上市公司擴張與技術收購的推動,預期下半年併購活動將呈現增長態勢。

香港資本市場表現的改善可能會推高價格並增加退出途徑,而中國不斷增長的外商投資需求以及跨國公司對在華戰略的重新評估可能會促成更多交易。受需求成長、私募股權退出以及資本市場信心增強的推動,預計中國併購市場將在2025年下半年迎來爆發式成長。

2024年私募股權募資規模略有下降,但仍高於九年前水平,且明顯轉向以人民幣計價的國內募資,取代了離岸美元募資。風險投資持續強勁,投資規模持續增長並維持在歷史高位,主要得益於對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及AI應用程式等尖端科技領域的投入。

私募股權支持的首次公開募股活動在中國大陸稍顯疲軟,但在香港有所改善。私募股權退出活動表現強勁,投資者藉助經濟趨勢好轉、市場情緒回升以及估值提升的契機。其中,企業併購構成私募股權退出的主要形式。

儘管私募股權支持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在中國內地仍處於歷史低位,但香港聯交所作為替代退出途徑,其私募股權支持的上市數量顯示,該交易所有望創下過去十年的最佳表現。

跡象虽顯示市場興趣有所提升,中國大陸的海外併購活動仍呈現下滑趨勢,僅在英國、德國和法國完成三宗大型交易。就交易金額而言,歐洲仍是最重要的目標地區,超越亞洲和北美。

2025年初Deepseek AI的推出激發了科技產業與經濟活力,香港交易所估值及價值鏈整合同步提升。受自然資源與高科技領域(尤其是半導體)驅動,國內戰略併購活動持續攀升。

私募股權融資規模較2024年略有下降,但相較於過去九年仍屬強勁。以人民幣計價的國內募資趨勢依然明顯。2025年上半年僅出現六宗涉及金融投資者的巨額交易,但受地緣政治、經濟環境及估值差距影響,新投資項目有所減少。

風險投資持續強勁,主要源於對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及AI應用程式的投入。多數退出交易屬企業併購,而中國大陸地區由私募股權支持的首次公開募股活動則趨於平緩。

中國併購市場在2025年的前景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因素及外商投資受限等。有利因素則包含經濟復甦、股市價值提升,以及對併購活動需求的增長。